当前位置:

尽远古村义务讲解员——陈全铁

  红网鹤城5月12日讯(记者 陈祖芳)鹤城区芦坪乡尽远村原村长陈全铁,是土生土长的尽远村人,家族世世代代在古村生息繁衍,对尽远古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从村长位置退下来后,他把挖掘古村文化,宣传古村历史,当成自己一大事业。他义务宣传古村,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尽远古村发展历史渊源,激励后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锐意进取,建设美好的新家园。

  今年五一小长假的一天,来自深圳10多名游客慕名来到尽远古村。陈全铁像往常一样,一场看古村、讲古村、游古村。“‘尖岩似笔,倒写蓝天一张纸;荩水如粼,辉映古村两重天’。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尽远古村。据家书显示,尽远古村有着‘荩草婷婷茂似春,源水泱泱碧如蓝,九丘粮田一脚踏,三拱桥下配九款,大塘独缺一只角,举步却蹬七层岩’的记载。”伴随着半生不熟的怀化当地普通话,游客便津津有味的聆听陈全铁的讲解。“这里不紧保存明清时期30余栋的建筑,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洒落在村中。古村占地面积六千余平方米,均为面阔三间,一至三进不等的穿斗式砖木结构。该建筑群座北朝南、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建筑造型美观、雕饰精美,为典型的湘西南传统建筑风格,不仅自然及人文环境优美,而且文化内涵较为丰富,是乡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展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据记载,尽远是元末农民大起义红巾军重要首领陈友谅的族人陈启济,远离朱元璋迫害的避难所。陈启济举家从祖居地江西一路上风餐露宿,历时三个月,到了走马田、团山一带,见山峦叠翠,荩草悠悠,有心就此居住,便沿着小溪上行,到了岩石城,却见荩草不生,似乎到了荩草的源头,更坚定了他安家落户的决心。站在行义学校原址,陈全铁对此处讲解放慢了速度,心情恰是回到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时期;陈氏子孙陈方谁、陈祖康远渡重洋,留学日本,学成归来,一心想报效祖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曾立志报名参军,国民政府首都由南京迁往祖国的大后方重庆,人民群众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大批知名大学的学生也流亡到榆树湾,陈方谁和叔叔陈祖康想,国破山河在,发展和振兴民族要靠教育。他毅然弃军从教,在家里的支持下,陈方谁收留了8名大学生,以他爷爷的陈行义的名义开办“行义学校”,不管姓氏、地域的差距,凡适龄孩子愿意来读书,都可以来免费读书,现在的尽远村28号,就是当年“行义学校”原址,该建筑分上下两层,宽10米,长32米,一层为学生生活和活动用,二楼供学生上学和演戏用。陈传铁还介绍说,“行义学校”学生最多达75名,科目开设语文、数学等科目,“行义学校”免费为学生供到初中毕业,自己父亲也是“行义学校”毕业的。陈全铁还介绍,木偶戏也称“傀戏”、“傀仔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艺术,尽远木偶属杖头木偶,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是陈氏子孙陈祖汉在怀化布袋木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百年来,尽远木偶戏广泛流传于怀化的村村寨寨,木偶戏的原始形态为单人木偶戏,一到演出,四面八方的乡亲们从十里八里赶来看戏;那时的尽远村热闹极了。尊老爱幼是尽远村的光荣传统,站在两母园,陈全铁的讲解变得十分流畅起来,两母园边,古村一个个相关孝道文化的历史典故一一彰显出来。讲解中,陈全铁条理清楚,潜移默化,让游人身临其境。来到尽远古村110东洋建筑楼下,陈全铁骄傲的介绍,此处是陈祖汉留学回来,受东洋文化的影响,在古村修建的唯一一处东洋建筑,冬暖夏凉,非常舒适,解放战争时期,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黎源将军率领的二野47军剿匪指挥所就设在这里,由于尽远古村易守难攻,军民团结,湘西剿匪胜利50年后,黎源将军来到古村,高度称赞尽远村民为湘西剿匪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进一步弄懂古村的历史典故,陈全铁从小爱听老人们讲古村的历史渊源,拜老人为师,积累了大量古村相关资料,100多个古村历史典故在陈全铁嘴里随时脱口而出。

编辑:申湘华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史
  • 旅游
  • 书记区长报道集
  • 基层
  • 新闻H5
  • 视听
  • 视界
  • 要闻
  • 鹤城手机报
  • 外媒关注
  • 理论学习
  • 榜样力量
  • 民生
  • 概况
  • 专题
  • 时政
  • 玩转·鹤城
  • 经济
  • 公示公告

阅读下一篇

返回鹤城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