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近日,鹤城区委书记熊安台撰写了题为《在改革中学会改革》论文,该文联系鹤城地方工作实际,就如何在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破冰作为作了富有见地的阐释。文章在《人民日报》23953期(2014年2月7日)评论版“治理者说”栏目刊发,该报资深评论员张铁高度关注并作点评。随即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党政理论网》、《中国经济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大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小到我们鹤城区的建设,“改革”都是一个关键词。主政一方,就得抓住这个牛鼻子,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对于地方,改革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本领。怎么练就这种本领?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同样,我们也要在改革中学会改革。
比如,鹤城区还存在经济增长后劲弱、项目建设困难多、改善民生任务重、财政收支矛盾大等突出问题。对于这些困难,只有以改革的要求为基本指导,再结合自身情况,有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推动我们的工作和地方的发展不断前进。我们改革的本领,也就能在这样的步步为营中提高。
改革需要行动派。主动投入改革实践,干事创业,积极作为,把改革的使命感、紧迫感转化为实际行动,是一个真正的改革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对于鹤城区,要体现“构筑商贸物流中心”这个发展战略,抓大项目是个关键。物流中心就是交通节点,重点项目就是串起发展大链条的齿轮。现在,农机、医药、农贸三个专业物流中心在筹划,物流产业区在快速推进,铁路、公路、高铁站等进展良好。可以说,项目是鹤城区改革的一个抓手,也是我们锻炼改革本领的一个平台。
坐在办公室里想破脑壳,学不会改革。去年,我们抽调了49名区级领导直接担任项目指挥长,抽调1200余名区直单位和街道、乡镇干部协调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有同志给我发短信说,虽然自己“辛苦指数”提高了,但群众的“幸福指数”、项目建设的“满意指数”也都提高了,而自己领导发展、进行改革的“能力指数”,也同样提高了。
更重要的是,不断改革才能积累起群众的信任,形成改革共识,打下良好基础。说一千道一万,改革的本领强不强,在于群众的评判——有没有得到实惠、是不是感到满意。这就更是需要通过改革来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
改革发展总会遇到问题。束手束脚不发展,群众不会满意;强干蛮干发展了,群众也不会满意。在改革中学会改革,必然要包括学会倾听群众意见、学会赢得群众信任。我们的重点项目溆怀高速北连接线工程,在修建过程中群众有不理解。去年中秋节,我和一些同志专门到施工现场,给群众送去月饼,听听他们的牢骚话、恼火事,现场拍板解决了一些问题,后来他们就能主动配合项目建设。群众大多是支持改革、渴望改革的,只要你能深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与他们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壶茶,把他们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他们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就能为改革发展找到最深厚的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事业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一点一滴干、一步一个脚印走,在改革中学会改革,就一定能成为改革的行家里手,让我们的发展更上层楼。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07日 05 版)
张 铁
2014年02月07日08:06 来源:人民日报
改革的需求,是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这一点,地方的领导干部可能更有体会。发展遇到瓶颈、项目难以推进、民生支出不足……面对这些问题,负责任的领导干部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老路走不通了,自然要走新路。想办法解难题的过程,就是改革。也只有这样,行动才有方向感、才有信心,原地不动是永远找不着北的。
现在,各地都会遇到一些两难问题。比如鹤城区修高速路时的情况,一边要推进项目,一边是群众诉求,都不能忽视,都不能耽误。这个时候,与其空喊改革口号,不如脚踏实地去理一理头绪、访一访情况。所有问题的产生都有其根源,不撬动坚冰,水就不能活起来。
当然,干起来,不是瞎干、蛮干、随意干。项目没几个,先把拆迁搞起来,最终导致大片土地抛荒闲置。类似这样的事情,绝不能假改革之名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蹄疾而步稳”,调查、研究、谋划,看准之后放手干、大胆干,干的时候有反馈、有监督,才能真正把握好改革节奏。
“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脚踏实地地干、不掺水分地干、掷地有声地干,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方法和态度。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07日 05 版)
编辑:申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