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推动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规定落实见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划出了清晰的红线,为规范基层权力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迈出关键步伐。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组工干部要以系统性思维构建教育筑基、制度固本、激励铸魂体系,推动廉洁履职要求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坚持思想引领筑基,构筑拒腐防变的精神堤坝。思想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要把理论武装作为落实《规定》的首要工程,将《规定》学习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支部主题党日常态学、乡镇党校培训系统学,推动廉洁意识融入日常。要精准施策实现学习全覆盖,组织《规定》明确的五类主体全员参学,推动执行者精准掌握履职规范与纪律边界,监督者系统梳理监督重点与防控要点。要坚持原原本本学,对照《规定》52项具体要求逐条研读,结合有关要求开展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通过廉政党课、案例剖析、廉政谈话等形式,引导基层干部将纪律要求内化为价值准则。

坚持制度创新固本,打造闭环运行的权力笼子。制度治党是管根本、利长远的治理之策。要把握制度供给的精准性,针对农村“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制定权力运行“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规定》与村务公开、民主决策等既有制度有机衔接,形成权责对等的工作闭环。要以具体工作质效和群众真实感受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根本标尺,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履职实效评估等方式检验学习转化成效,重点查看村级议事决策是否规范、群众诉求响应是否及时、干部作风是否务实,推动纪律意识从理论认知转化为行为自觉。

坚持激励保障铸魂,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坚持辩证统一方法论,用好考核“指挥棒”,做到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建立“双向激励”机制,既明确纪律红线,又设立干事创业的“安全区”,细化容错纠错的具体情形,消除“洗碗效应”带来的思想顾虑。构建精神激励与物质保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廉洁履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评先评优体系,探索建立村干部待遇保障正常增长机制。培育“亲清有为”的政治文化,通过典型选树、文化浸润等方式,营造崇廉尚实的浓厚氛围,让廉洁履职成为基层干部的价值追求。

(一审 蒲淼;二审 杨晓军;三审 彭银梅)

来源:鹤城融媒

作者:郑春林

编辑:蒲淼

本文链接:https://www.hhhcq.cn/content/646948/69/1490395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旅游
  • 文明实践
  • 项目建设
  • 招商引资
  • 党建引领
  • 城市治理
  • 乡村振兴
  • 鹤鹤有鸣
  • 融媒动态
  • 书记区长报道集
  • 基层
  • 视听
  • 视界
  • 要闻
  • 鹤城手机报
  • 外媒关注
  • 理论学习
  • 榜样力量
  • 民生
  • 概况
  • 专题
  • 时政
  • 玩转·鹤城
  • 经济
  • 公示公告

阅读下一篇

返回鹤城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