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宏伟蓝图,再启改革新篇。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党中央始终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引领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勇毅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永葆“赤胆忠心、为民初心、实干决心”,以“一刻不停”的奋进姿态投身改革实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勇当先行者。
“谋”改革之新局,在时代使命中把准方向、找准定位
改革之路,方向为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从“解决温饱”到“追求共同富裕”,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前行的唯一正确方向。从嫦娥探月、天问落火实现星际探测突破,到奋斗者号万米深潜刷新载人深潜纪录,从C919大飞机商业运营圆“大飞机梦”,到“九章”量子计算机实现算力突破——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汇聚起的改革合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写照。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这一核心要义,明确“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民生领域补短板”等关键方向,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谋划改革的思路、推动改革的举措,确保改革始终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航向行稳致远。
“应”改革之变局,在时代浪潮中守正创新、乘势而上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世间万物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变化,改革征途也需紧密契合时代浪潮。改革既要“守正”——守住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要“创新”——打破思维定势、突破路径依赖,以制度创新激发发展活力。近年来,从“东数西算”工程破解算力供需失衡,到“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从自贸试验区“压力测试”到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深化,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无不彰显着“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广大党员干部需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主动对接时代需求:既要立足当下,破解“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难题,构建“上下联动、条块协同”的改革推进机制;更要着眼长远,围绕“数字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改革方案,把“发展思路”转化为“具体行动”,让改革举措与时代同频、与实践同步。
“稳”改革之大局,在基层实践中真抓实干、走在前列
改革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改革的价值在于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到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从“跨省通办”打破地域壁垒到医保全国联网惠及亿万群众,从老旧小区改造点亮“安居梦”到“双减”政策减轻教育负担——每一项改革举措的背后,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不变初心。改革越是向深水区推进,越需要“钉钉子”精神:既要“身入”基层,倾听群众“急难愁盼”,把“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民生改革做到群众心坎上;更要“心至”实践,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破解“改革中梗阻”,用“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把改革蓝图转化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成果,用“真干”破解难题,用“实干”赢得民心,让改革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个家庭、每个人,在新时代改革大潮中书写“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答卷。
(一审 滕靖茹;二审 杨晓军;三审 彭银梅)
来源:鹤城融媒
作者:裴彦
编辑:小布丁
本文为鹤城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