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教育工作。开展党员教育意义深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接续创新,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成果上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在教育内容上“与时俱进”。教育内容的创新,是推动党员教育工作发展的关键。要做到时代性和实用性兼顾,既要讲好源远流长的历史沿革、又要讲述一脉相承的精神源流,让广大党员在感悟红色精神中传承红色精神,接过精神火炬、跑好接力比赛,在思想上更坚定,在行动上更积极;要紧贴时代发展大潮,用具体的人物、事例诠释初心使命与崇高精神,丰富教育的“内涵”、拓展教育的“外延”,让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精彩。同时,要根据党员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教育内容,回应党员的实际需求、满足党员的真实需要,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难点,不回避矛盾,用党的理论回答实际问题,用身边的先锋模范、典型事例教育党员,让教育内容更加精彩。
要在教育形式上“丰富多彩”。时代在变,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具体举措也须随之而变。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重要政治任务,通过第一议题、理论中心组学习等方式,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根本遵循。基层党组织要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坚持线上线下双向联动,确保学习教育“触角”延伸到每一名党员。要充分利用本地及周边丰富红色资源,全方位加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红色教育阵地建设,打造党员教育“行走的课堂”,通过现场讲授、交流讨论、实践体验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展现场教学活动,铸牢党员忠诚信仰之心。
要在教育成果上“突出高效”。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各级党组织要充分激发党员先锋干事创业的活力,让鲜红的旗帜始终飘扬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里。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党员的意愿和特长,分类组建志愿服务队,利用传统节日、假期等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当好群众贴心人,密切党群关系。要引导党员严格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到居住小区报到的“双报到”制度,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深入基层,在走村入户、田间地头中听民声解民忧。要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建好需求台账,及时对接相关部门回应群众需求,以实际行动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树好党员先锋模范形象,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一审 蒲淼;二审 曾翔;三审 杨晓军)
来源:鹤城融媒
作者:夏云
编辑:蒲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