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贫困学生点亮一盏希望的灯——有爱,就有未来!

  红网鹤城10月9日讯 鹤城——“滇黔门户”、“全楚咽喉”,如今在这块面积近73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8万人的土地上,矗立着公办学校65所、民办学校138所,拥有在校学生8.5万余人。一样的蔚蓝天空,一样的明媚阳光,一样的青春年少,一样的朗朗书声。可是,你可曾知道,这城市里,还有着这么一群学生,尽管年龄小,却早早当家,经受生活的磨难,尽管对学习的态度积极向上,但因为家庭困难,却面临辍学的危险,他们就是贫困学生。据统计,鹤城区共有家庭极度困难的学生130余名。下面,我们就介绍其中几位的情况。

  一、贫困生梁盛家庭

  夜幕降临,作为正在读书的孩子,应该在这个点看书学习了,可是梁盛正背着背篓帮伯伯上山采药回来,放下草药篓,梁盛一刻都不停息,打开书包写作业。写完作业,梁盛帮着伯伯烧水洗漱。做完这些,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梁盛是个不善言辞的孩子,他看上去很瘦小,在本该快乐的童年,他却承受着童年的不幸,为了不再增加伯父伯母更多的负担,平日里他尽可能地帮着伯父伯母做家务,特别是他担心伯父年纪大,上山采药危险,只要有时间就帮着伯父采药。他默默地做着,尽管与伯父伯母话不多,但他怕伯父伯母有一天倒下,怕那一天的到来,怕因伯父伯母的不在,再也没有人疼,再也读不起书。所以,他选择了沉默,封闭着自己的内心,不愿与人多交流,用力所能及地行动回报所有关爱他的人。从他的眼神,能看得出他内心的渴望,渴望读书、渴望被爱……

  梁盛,男,今年11岁,在鹤城区象形学校读初一,家住盈口乡潭口村7组。五年前梁盛父亲因意外身亡,母亲也因此不堪重负离家出走,现与伯父、伯母生活。由于伯父、伯母70多岁,年老体弱,劳动能力差,全靠儿女们赡养,伯父为减轻儿女们负担,时常采些草药卖补贴家用和梁盛的上学费用。由于梁盛本人未办身份证,低保无法审批,现正在办理之中。

  二、贫困生姚斌家庭

  姚斌,男,16岁,怀化市三中宏志一班高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排在全班前5名、全年级前30名。家住省三建公司七分公司东方红幼儿园旁家属区5栋206号,属迎丰街道办事处府前社区居民。在同学们眼里,姚斌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同学,在老师眼里他是个乐观向上、好学进取的好学生,在父母眼里,他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可是,这么一个优秀的花季少年,却有着不为人知的遭遇。

  早年前,姚斌的爸爸在省三建公司七分公司下岗了,妈妈因患脑瘤先后在他7岁、16岁时动了2次脑部手术,今年5月妈妈旧病复发做了开颅手术,至今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最近才开口缓慢讲话。虽然每月有低保金补助750元,但为了生活,为了妻儿,爸爸长年在外打工,直到妈妈手术卧床不起,爸爸不得不回来,既要照顾生病的妈妈,又要照顾将面临高考的姚斌,生活的重担压在了爸爸一个人身上。可能是生活节奏的突变,一时地不适应,心情的焦急,爸爸的腰椎间盘突出犯了,行动不便,但爸爸没有气馁,什么也不说,依然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妈妈和姚斌。爸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一颗坚强的心,告诉姚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放弃、都要过下去。姚斌也坚定地告诉我们,只有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去回报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去改变家庭的现状!

  三、贫困生郑芳明家庭

  郑芳明,女,15岁,家住城南街道办事处池回村一组,父母双残,有一妹妹在读小学,全家靠低保金、务农和打临工维持生计。

  正在教妹妹读书的女孩叫郑芳明,今年15岁,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妹妹郑芳媛今年9岁,正在读小学,姐姐郑芳明一边照顾妹妹,一边晾洗衣服。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是一个贫困的家庭,没有电器和一件像样的家具,只有一间祖辈留下来的破旧木房,屋里屋外都弥漫着衰败味道,唯一让人感到温暖地就是墙壁上贴满的各种奖状。

  郑芳明的父亲郑和田是一名聋哑人,母亲也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尽管如此,在女儿郑芳明的心中,朴实的父亲已经给了她最好的父爱。

  郑芳明的母亲告诉记者,因为丈夫是聋哑人的缘故,一次帮别人搬石头,没有听到对方的喊话,把自己的手给砸了,从此外面老板怕出事,再也没有人敢请他,没有办法,郑和田只好干些最简单的粗活,赚不到钱,女儿想读书也供不起。

  郑芳明很懂事,除了照顾妹妹外,因不忍心父亲太劳累,还经常帮父亲干活,在过去这个暑假,她跟父亲一起当起了建筑工人,为自己和妹妹凑读书的学费。

  尽管劳累了一个假期,郑芳明跟父亲也没有赚到多少钱,除去生活开支后,剩余的那点根本不够自己和妹妹上学的费用,看着懂事的女儿,这对淳朴的父母内心充满着深深地愧疚。

  四、贫困生林娟泽家庭

  林娟泽,女,9岁,怀铁一小五年级学生;林盛森,男,14岁,武陵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林娟泽的哥哥。家住宝家山和平里一小区,属城北街道办事处宝家山社区居民。林娟泽和林盛森是一对孤儿,4年前的一趟车祸导致他们的父母双亡,现和8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平时生活起居由姑姑照顾,同时,姑姑还要照看有精神一级残的叔叔及叔叔的女儿林泽芳。都说童年是快乐的,对于这对同时失去双亲、失去疼爱自己的爷爷而且还有一个疯疯癫癫的叔叔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会快乐吗?哥哥林盛森听说我们要来采访,由于哥哥性格内向,心事重,仿佛是平日里积压在心中的痛楚顷刻被撕裂,哥哥极不情愿见我们。而姑姑说,妹妹林娟泽性格开朗,会乐观面对一切,采访应该没问题,我想更多的是可能因为妹妹年级还小,不懂事吧。果不然,一见妹妹林娟泽,很可爱也很坚强,当初5岁执意要读书,教育局破例让学校录取,上学的第一个学期就评上了三好学生,还当上了班干部。放学回来,不用奶奶喊,就写作业,写完作业帮奶奶捶捶背,和奶奶说会话。平时有时间,每每常常主动帮奶奶做些家务活,看着妹妹小小年纪洗碗、切菜的麻利动作,很难想象这是一个9岁小女孩做的事情。姑姑和奶奶每每看着他们懂事的言行举止,实在是不忍放弃他们,更加坚定信念,再苦、再累也一定要让他们好好读书,把他们几个抚养成人!

  五、贫困生吴雪华家庭

  吴雪华,女,17岁,怀化市三中宏志班高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排在全班前10名、全年级前50名。家住城北廉租房11栋4单元502号,属红星街道办事处红桥社区。父母亲系怀化市装饰品厂下岗职工,母亲患有痛风、父亲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是无法动弹。母亲现在武陵社区安排零就业岗位(900元/月),低保金补助480元/月。

  六、贫困生丁嘉仪家庭

  丁嘉仪,女,15岁,怀化市二中初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排在全班前10名、全年级前50名。2009年父亲被电打死,母亲离家出走,爷爷2年前也去世,奶奶已瘫痪在床5年。现与伯父伯母租住在城北锦华新苑门口一楼。该同学享受孤儿生活费470 元/月、农村低保130元/月。

  公益慈善事业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衡量着一个民族的胸襟气度和文明程度,维系着一个社会的人间道义和精神认同。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下,这些困难学生一定能园他们的求学梦!救助一个学生,改变一个人生,让我们行动起来,为贫困学生点亮一盏希望的灯!有爱,就有未来!

编辑:申湘华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史
  • 旅游
  • 书记区长报道集
  • 基层
  • 新闻H5
  • 视听
  • 视界
  • 要闻
  • 鹤城手机报
  • 外媒关注
  • 理论学习
  • 榜样力量
  • 民生
  • 概况
  • 专题
  • 时政
  • 玩转·鹤城
  • 经济
  • 公示公告

阅读下一篇

返回鹤城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