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群老兵15年的深情坚守

  红网鹤城3月30日讯(记者 陈祖芳)为祭奠牺牲的战友,他们曾约定:战后谁活着,就一定记得去烈士陵园看看。3月25日上午,一群老兵来到怀化市烈士陵园,鞠躬、献花、敬花、点烟……

  这15名曾参加自卫还击战的怀化籍老战士,相约来到怀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缅怀与他们同日入伍,同日赴战场,却英勇献身的战友李立东、陈武德两位烈士。这些从硝烟中走来的老兵约定为长眠九泉之下的战友扫墓,这个习惯,他们已坚持了15年。

  站在烈士墓碑前,老兵李林斌睹物思人、老泪纵横,36前的场景一幕幕涌上心头。1978年12月12日,李立东和陈武德等怀化地区千余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随部队前赴广西边境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前线。1979年2月17日6时25分,参战部队准时向越南凉山、同登、扣马山发起攻击,炮击半小时后,部队全线出击。不幸的是,李立东在战斗中被敌人的炮弹击中,身负重伤,后转运到益阳,但因伤势过重而牺牲,时年18岁。噩耗传回家乡,李立东的亲人痛彻心扉。骨灰本应安葬在广西凭祥烈士陵园,但其父母因想念儿子,欲把骨灰带回家中,部队也尊重了烈士父母的意愿。

  “头天晚上还一起说了话,第二天一早却阴阳两隔。” 凝视着陈武德烈士的墓碑,老兵乔木眼含泪花、几度哽咽,“我们是同一天当的兵,后来又一同被分在一个班,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个子不高,吹得一手好笛子。”老兵李林斌说,在打仗之前,大家就意识到会有牺牲。从那时起,战友们就有了一个约定:“战后谁活着,一定记得为长眠九泉之下的战友扫墓。”战后,活了下来的战友一直坚守着这个约定。李林斌介绍,怀化籍战士退伍回乡后,相约来到李立东、陈武德的家中,一同认烈士的父母为“爹娘”,老人也认他们为“儿”。此后每一年,他们都来看看战友的父母,没事的时候也会打个电话嘘寒问暖。

  回到家乡后,这些老战士有的务农,有的经商,有的在机关工作。然而,对阵亡战友的思念不减反增。15年前,李林斌等怀化籍参战老兵就想方设法联系战友,并努力搜寻逝去战友的相关信息,每年坚持去广西凭祥革命烈士陵园,带上香烟、酒水、水果,定期去“看望”牺牲的战友,和战友们说说话,从来没有间断过。

  2003年,烈士李立东的父母双双去世。“一定要让烈士入土为安”,市民政局将被父母守护了几十年的李立东烈士骨灰迁到怀化革命烈士陵园,并举行了隆重安葬仪式。2010年,陈武德烈士的骨灰也在怀化革命烈士陵园入土为安。烈士骨灰回到怀化革命烈士陵园后,李林斌等老兵们前往扫墓的次数也随之增加。但凡有老战友到来,他们都会带着他们去看一眼安葬在怀化的兄弟。

  36年过去了,昔日年轻的老战士都已经年过半百,有的已经成了爷爷辈。“到现在我们的心里还会做梦,梦见战争时的场景,梦见身边的战友突然离去,心里一直接受不了这样残酷的现实,但战友们永远不会从我们心里离去。”36年来,逝去的战友阴阳两隔,但老战士们从未放弃那一段出生入死的兄弟之情,定期给烈士墓添土除草、维护卫生。逢年过节,他们还要按照家乡风俗,在坟头上挂“坟钱”、摆水果、献烟酒,在长眠地下的战友面前尽情地诉说着别离苦楚。

  如今,令老战士们感到欣慰的是,怀化革命烈士陵园已修缮一新,松柏肃立、长柳依依。每年清明,怀化党政机关、学校、社会团体和普通市民都会来到烈士墓前祭扫,缅怀烈士,传承不朽精神。

编辑:申湘华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史
  • 旅游
  • 书记区长报道集
  • 基层
  • 新闻H5
  • 视听
  • 视界
  • 要闻
  • 鹤城手机报
  • 外媒关注
  • 理论学习
  • 榜样力量
  • 民生
  • 概况
  • 专题
  • 时政
  • 玩转·鹤城
  • 经济
  • 公示公告

阅读下一篇

返回鹤城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