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尹文有

  

 

  尹文有,男,大专,中学高级教师。于一九六二年五月出生于鹤城区,一九七九年七月参加教育工作。从教三十六年来,一直安心在贫困山区学校工作。

  贺家田乡是怀化市深度贫困乡,全乡七个村都是省级贫困村,地处鹤城、芷江、麻阳三县区交界偏僻之地,文化经济十分落后,交通闭塞。从教三十六年来,他总是任劳任怨,工作量远远的超出其他教师,从一九八九年起先后兼任过学校的工会主席、总务、仪管员、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和支部书记。

  一、坚守岗位、乐于敬业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已年近五十三岁的他,在这穷乡僻壤的乡村学校默默无闻地耕耘了近三十六个春秋,岁月的苍桑已填满了他的双脸,无数缕银丝已过早地爬到他的头上,但他依然微笑如春风,守着一份净土、执着一份恬淡,为乡村的每一个孩子增长了才干,积累了智慧,丰富了阅历;使菁菁的校园中留下他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足迹。

  是什么力量使他把根深深地扎在贫瘠的土地上,把青春留在大山中,是品德、是诚信、是奉献、是教师的风范、是山村孩子渴求知识的双眼。他同无数的乡村教师一样安于清贫,甘于默默无闻,勤于辛苦,乐于兢兢业业。在乡村有无数像他一样的教师,用乐于奉献的崇高师德铸就了教师群体的光辉形象,树起无私的典范。

  近三十六年了,他在贺家田乡的三所学校工作过。乡村学校的艰辛和苦闷是难以被常人所知晓的,校园简陋破烂,交通信息闭塞;乡村经济落后、贫困,村民素质愚昧木讷;学校待遇几乎是零,就像生活在另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生活单一,没有色彩。有些被分配到该乡的少部分教师工作不到一年就拼命往外调,没有门路可走的宁愿不要工作也不愿调进贺家田。因而他面对亲朋好友无数次的劝告要他调出穷乡,只是付之一笑,而是把根扎得更深,与村民溶为一体,甘愿当一辈子山里的孩子王。

  他任教过的潮泥溪小学、枫木潭小学是贺家田乡最偏僻、最贫穷的村小,与芷江、麻阳两县交界。这里山高路陡,山路崎岖蜿蜒,沟坎溪流多,安全隐患大,多数学生离校有五华里以上的路程,远的有十几华里的路程,常常需要教师早接晚送,每遇下雨涨洪水之时更使揪心之时。

  二、以教改为己任,做学科带头人

  自一九八七年下学期调入贺家田中心完小后,就担任了五年级的语文和班主任工作,同时还兼任了学校的出纳、工会主席、语文教研组长。他一直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坚持教研兴教,带头搞好教学研究活动,以打破传统教学思想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为己任,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方面着手,抓所授知识重难点,把握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精心构思教学环节,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优化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共同探究的时机和空间,注重学习方法和实践活动方法的引导,使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一直处于同年级组的前茅。他不仅对自己所任教的科目是那么认真负责,还能热心地帮助青年教师,对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指导是那么耐心,把自己多年教学所积累的教学经验、辅导学生的心得传授给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同进步,共发展。在近三十六年的教学生涯中是他在我校第一个撰写教学论文的人,并第一次获区级、市级、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代表学校参加区教学比武第一次获二等奖;校级领导教学比武二等奖;第一次主持实施市级教研课题;第一次被评为市级德育先进个人,为学校拿下许多个第一,打开了教改局面。

  三、用爱心呵护学生

  一滴水流入大海才能获得永恒,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有所作为,他自己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也是这样做的。三十六年来,有近二十年的时间都担任班主任,尤其是双差班,其他教师不愿任教更不愿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如初46班、初48班、初52班,这三届学生的大多数违纪违规现象相当严重,甚至有的教师连课都无法上下去,家长头痛,教师畏惧。他勇于挑重担迎难而上,坚持不舍不弃,用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采取热情关爱的手段,利用恩威并施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对学生进行怎样做人做事教育,是学生变得有责任敢担当并能顺利的完成学业。他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校“文明班级”。

  他遵循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育原则,用师爱去感化学生,在他任教的班级中双差生会逐步转化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八、九十年代,每个学期都要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把自己小孩的衣服送给贫困生,经常为贫困生担保或垫交书杂费。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无私的,一是母爱,二是师爱。而他把师爱溶于到母爱之中,我校地处大山之中,“留守儿童”多,学校存在着困难生多、住宿生多、留守生多,难于管理的“三多一难”现象,他以全部的精力用于学生的管理,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多年来他任教过的班级没有一个学生流失。

  四、 严于律己、尽心精心做好学校管理工作

  贺家田学校在2008年以前是鹤城区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最差的一所学校。自他二〇〇八年八月年担任该校校长以来,提出了“学优秀学校找差距定努力目标、与自己比争进步求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做到:

  一是以身作则,注重自身表率作用。凡是要求师生做到的他自己必须先做到,工作量就他最多最重,除了抓好学校全面工作外,每周还任教4——6节课,坚持每天值日不间断,现在放在他办公桌上的校长值日本就有12本,用行动来说教。

  二是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学期的目标分他的总是排在全体教师的前一二名,但学校的评优评先他从不沾边不与教师争名利。

  三是严于律己,打铁需得自身硬。从不乱用学校一分钱,多报一分钱的发票,廉洁节俭,开源节流,贺家田乡地广人稀,学校规模小,办公经费极少,严把经费使用关,千方百计争取外援。

  四是做事公正透明,学校事情集体协商,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凡事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五是尽心精心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制订详细的规章制度,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把精力全用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从关心爱护师生入手,狠抓内务管理,一学期提高一个层次,使该校学生成绩由全区最差逐步上升。并与局、乡、村领导协商获得大力支持,数次跑区、市,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关心和资助,近六年来先后争取资金四百多万元,八次征地近3亩扩建校园、装修教学楼、配备15间功能室及器材、新修塑胶跑道、新建贺家田乡中心幼儿园、教工宿舍楼和学校大门,教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学校面貌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使该校改变了一贯落后的面貌并走在了同类农村学校的前列;教学管理跃上了新的台阶,从2008年——2013年五次被评为全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常规管理先进单位、2010年被为怀化市合格学校、2013年被评为怀化市安全文明学校和合格乡镇中心幼儿园;2013年他被评为鹤城区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先进个人。

  谁选择教师这一职业,谁就会与清贫为伍,与平凡同路,同默默无闻、勤勤恳恳携手并肩,与安逸舒适、潇潇洒洒的生活无缘,而乡村教师比这一切还要多几份艰辛。他就是这无数乡村教师中的一位.他上有老,下有小,有义务有责任使家人过得舒适幸福,但他更是一名教师,他爱他的家人,但更爱那些渴望获求知识的山区学生,更爱他的教育事业。

  多年来,他舍小家为大家,从没有请过事假,把精力全用在学校工作上,学校的工作总是他干得最多最好。98年他家房子被烧掉半间,没有请假回家料理,而是请亲朋好友料理,房子至今还留有火烧过的痕迹,2001年岳母病重几个月直到病故,2002年长期病重的父亲病逝,2004年岳父病故,都没有请过一节课的事假,哪怕就是给老人多倒一怀热水,多陪伴一小时,多拉一句家常话也会让老人多一点宽慰,他有的是对亲人的歉疚,满意的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三十六年来,他有舍有得,歉疚的是对家人多欠了一份关爱,获得的是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而服务于社会。

  五、主要实绩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多年来他有近三十多篇论文获区一等奖、十几篇论文获市一等奖、五篇获省一、二等奖、三篇获国家级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二次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一次被评为市级德育先进个人、2013年他被评为鹤城区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先进个人。二次获区教学比武二等奖。以下是他近几年获得的论文奖和荣誉:

  1、公德意识应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抓起2013.12获省级三等奖;

  2、以教育督导为契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2013.8获市级二等奖

  3、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深化学校德育工作2013.5 获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

  4、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点认识2012.12 获省级三等奖;

  5、反思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现状,促进农村学校养成教育工作2012.4 获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二等奖

  6、运用督导评估机制促进山区学校硬件建设2011.7获市级二等奖;

  7、学校德育管理之我见2011.5获市级一等奖;

  8、《运用换位思维方式,促进教学改革》2010.11获市级一等奖;

  9、2009.4获区校级领导教学比武二等奖;

  10、2012-2013学年度被评为鹤城区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先进个人 ;

  11、2007.9被区政府评为鹤城区优秀班主任;

  12、2007.5被区教育局评为鹤城区优秀班主任;

  13、2003.9被评为怀化市师德标兵;

  14、1998.9被评为鹤城区优秀教师;

  15、从2008年——2013年学校五次被评为全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常规管理先进单位;

  16、2010年被为怀化市合格学校、2013年被评为怀化市安全文明学校和合格乡镇中心幼儿园;

  春来秋去,他以满腔的热情爱护着学生,以不知疲倦的精神从事着山区教育事业,把根深深地扎在山区,以特有的教师的人格魅力追求着真、善、美,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山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乐于奉献。他只是无数山区教师中普普通通的一员,象他们这些无数无名的山村教师,为农村的教育事业撑起一片蓝天,为农村的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编辑:申湘华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史
  • 旅游
  • 书记区长报道集
  • 基层
  • 新闻H5
  • 视听
  • 视界
  • 要闻
  • 鹤城手机报
  • 外媒关注
  • 理论学习
  • 榜样力量
  • 民生
  • 概况
  • 专题
  • 时政
  • 玩转·鹤城
  • 经济
  • 公示公告

阅读下一篇

返回鹤城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