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苏馆藏丨这套灰色中山装,陪周总理作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

1975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开幕。穿过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向主席台望去,身着灰色中山装的周恩来端坐其间。岁月在他凹陷的双颊留下了深深的沟纹,此时的他已是雪染双鬓。

轮到周恩来发言时,他缓缓起身,面对2885名代表的期待,再次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号召:“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一字一句凝着毕生心血,回荡于在场所有人的心间。

46年后,人们隔着周恩来纪念馆的展柜玻璃再见这套灰色中山装时,它已成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衣领挺括如初,平整细腻的布面泛着温润光泽,胸襟处别着那枚红底镀金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穿过岁月,依旧熠熠生光。

站在展柜前,人们仿佛又回到掌声雷动的礼堂中央。周恩来穿着这套中山装,让庄严而隆重的宣告响彻整个会场,那是他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回到305医院的病房,等待下一场手术。也是在这里,周恩来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587天。

1974年6月1日,第四届全国人大开幕前半年,周恩来因患膀胱癌住进了305医院。这时,距离他确诊癌症,已过了整整2年。确诊之初,没人拗得过周恩来。拖着重病之躯的他,一如往常,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时常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

几次手术都没能阻止病情的反复,周恩来终于同意入院治疗。住院后,他共做了大小手术13次。到1975年夏,他的体重仅剩61斤。顶着难以忍受的病痛,周恩来仍在超负荷工作,病床成了他的简易办公桌。其间,他召开了40次会议,会见了65批外宾,与中央及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254次,真正做到了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恩来停止了呼吸。50多年革命生涯、26载总理重任,在这一刻走到了终点。

“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在纪念周恩来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缅怀他的卓著功勋。

“战火洗劫万室空,吾侪争见九州同。”百年沧桑巨变,一批又一批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将这个曾经风雨飘摇的国家从腐朽与战火中解放出来,向“中华之崛起”大步迈去。如今,山河锦绣,国泰民安,他们终能“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来源: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张嗣豪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史
  • 旅游
  • 书记区长报道集
  • 基层
  • 新闻H5
  • 视听
  • 视界
  • 要闻
  • 鹤城手机报
  • 外媒关注
  • 理论学习
  • 榜样力量
  • 民生
  • 概况
  • 专题
  • 时政
  • 玩转·鹤城
  • 经济
  • 公示公告

阅读下一篇

返回鹤城区新闻网首页